.jpg)

-
新聞回應<母親用衣架虐打2歲男童 送醫命危> 2017-04-17
昨(16日)晚高雄市一名兩歲男童疑似因遭母親虐打,一度失去生命跡象,經全力搶救後,雖恢復心跳但仍在加護病房治療尚未脫險。
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,去(2016)年的資料,6歲以下受虐人數,佔所有受虐兒少的25.31%,等於每四個受虐孩子,就有一個年齡在6歲以下【參見附表一】。6歲以下的孩子,身心發展未臻成熟,缺乏自我保衛及對外求援的能力,除需身邊大人主動覺察孩子的需求,政府及相關單位宜再加強對高風險家庭之主動關懷機制,預防及減少不幸兒虐事件的再發生乃刻不容緩之事。
此外,在衛福部去年統計全台共通報10,516人次的兒虐事件,其中「身體虐待」與「不當管教」共發生4,502人次、42.81%,超過四成多【參見附表二】,分佔一、二位,顯示台灣的親職教育知識普遍不足,這樣的結果與家扶基金會統計近5年來兒童少年保護服務的資料,施虐者的特質中多為「缺乏親職知識」、「婚姻失調」、「缺乏支持系統」、「貧困」、「情緒不穩定」等因素符合。
聞此兒虐事件,家扶基金會再次呼籲,「生存權」是每一位兒童與生俱有的、應被保護的最基本的生存權利。孩子絕對不是國家或父母的私有財產,任何人包括親生父母都不可決定並剝奪孩子的生死!家扶呼籲,家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要理性管教,壓力大時要適時求助,讓自己的情緒有所出口。
家扶表示,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以下幾點,讓受虐兒事件降低。
(一)主動關懷:落實「6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」之轉介機制與追蹤流程,更具敏感度的全面篩檢和追蹤輔導,即早評估家庭是否具高風險問題,確保幼童之安全照顧品質。
(二)通報轉介:一旦發現有疑似兒童疏忽或受虐情事,或遇到符合「高風險家庭評估指標」樣貌的家庭時,須盡速撥打113求助專線或各縣市政府社會局(處)通報。
(三)網絡合作:與社政、戶政、司法、警政、心理衛生、醫療、教育保育…跨專業分工與合作,讓援助與修復的工作更具整合性。
年幼的孩子無法為自己發聲,身邊的人多一點關懷,也許就能挽救一個無辜的小生命!為提醒社會大眾多「主動關懷」,家扶預計於4月28日「兒童保護日」當天發起「Love Hugs」全台快閃串連活動,全台家扶社工預計走上街頭給民眾愛的擁抱。期望以「擁抱」─這個最直接的關懷行動,提醒社會大眾要多關心、多傳送溫暖給自己身邊的親友、鄰居或孩子。多一分關心,也許就能發現需要協助度過難關的人,減少一個不幸事件的發生。
表一、2016兒少保護案件之0-6歲統計 (資料來源:衛福部)
年齡區間
受虐兒少人次
比例
0-未滿6歲
2,397
25.31%
6-未滿12歲
2,780
29.36%
12-未滿18歲
4,293
45.33%
總計
9,470
100.00%
表二、2016年全台兒童少年受虐類型與人次百分比 (資料來源:衛福部)
受虐類型
人次
百分比
遺棄
74
0.70%
身心虐待
身體虐待
2,264
21.53%
精神虐待
759
7.22%
性虐待
1,820
17.31%
疏忽
1,150
10.94%
目睹家暴
529
5.03%
不當管教
2,238
21.28%
其他
1,682
15.99%
總計人次
10,516
10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