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會「社區興力計畫」「社區共好~行動提案計畫」為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第17項「夥伴關係」,鼓勵社區透過與家扶合作的社區參與及行動,共同關懷社區兒少與家庭,以達到社區共好,讓社區的自主行動發揮影響力,為地方創造價值!
家扶基金會2025年社區行動提案計畫 |
序號 |
提案單位/姓名 |
計畫名稱 |
內容 |
獎勵金 |
1 |
花蓮縣秀林鄉格督善全人照顧協會 |
聲動部落,英語『聲』歷其境看文化 |
秀林鄉太魯閣族部落擁有獨特、珍貴的語言文化,當中蘊含豐富的歷史記憶與智慧,然而,在現代社會衝擊下,使得部落居民與外界產生語言隔閡。格督善全人照顧協會,將使用英語的習慣融入部落的生活中,鼓勵孩子接觸語言,拓展視野,了解多元文化,進而推廣部落文化風氣,傳遞文化價值。計畫藉由辦理英語課程,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,開拓國際視野,協助孩子們克服接觸語言的心理困難與陌生感,建立部落孩子對於語言學習的正向態度,促使原鄉部落文化價值與脈絡傳遞。 |
五萬元 |
2 |
宸啟閱讀教育 |
閱讀啟發計畫 |
「閱讀是教育的起點,也是改變孩子未來的關鍵」,宸啟閱讀教育由提案者靖恩及吳悠兩位旗津在地生長的孩子創立,他們看見家鄉面臨缺少專注於閱讀的機構,教育資源有限,且隨著社區數位化趨勢,兒少出現沉迷電子產品,缺乏建立良好閱讀習慣等困境。計畫將以人物傳記及情緒管理兩大主軸設立閱讀課程,閱讀教育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、語言能力及思辨能力,促進正向行為及態度產生,建立良好且終生的閱讀習慣,影響家庭閱讀文化,更提升孩子們的學習條件,突破地區教育限制困境。 |
五萬元 |
3 |
浮人作坊藝文工作室 |
糖鐵追風手冊—新東線的時空旅行 |
烏樹林糖廠的新東線歷史悠久,是台灣糖業發展的重要見證,不僅是糖廠運輸砂糖的主要通道,更連接東山及周邊地區城際往來,隨著台灣糖業逐漸式微,鐵路運輸需求減少,維護及經營成本變得難以負擔,當地也缺乏保護意識,鐵路文化價值不足,淪為被遺忘的歷史軌跡。計畫與北台南家扶中心青力屋合作辦理鐵道文化系列活動,加深孩子對於在地文化的認識與理解,增強地方認同感,更培養合作能力,凝聚團體,提升孩子們對於地方文化的歷史關懷與保護意識,傳承文化與歷史遺跡,成為在地文化的守護者。 |
五萬元 |
4 |
社團法人台灣角孩子協會 |
角孩子鹿港社區陪伴計畫_馬拉松 |
角孩子陪伴脆弱家庭兒少與連結居民的社區基地,作為高風險家庭長期穩定的避風港,提供在地學生免費的課後陪伴服務,從共餐共學,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,並陪伴他們成為穩定善良的大人。計畫延續過往經驗,持續陪伴孩子參與鹿港馬拉松,由訓練開始陪伴孩子,過程中給予正向楷模,培養孩子合作精神、正面態度,促進正向行為產生與發展,創造孩子們的成功經驗。 |
五萬元 |
5 |
臺南市灣裡萬年始堆學會 |
鯤鯓沙洲古王船 |
王船文化在台灣沿海地區蘊含不同特色文化,萬年殿為灣裡聚落的信仰中心,創建與如今仍奉祀於廟內的王船直接相關,是其最大的信仰特色,故地方上傳頌「灣裡王船廟」,「灣裡分船、喜樹分佛」的傳說更盛傳於當地。計畫將帶領灣裡地區民眾及孩子們實地走進王船文化,透過工作坊、行動學習、戶外踏察和體驗手作教育四種方式,由文化走讀行動加強民眾與文化的連結,彩繪手作提升文化藝術,更結合鯤喜灣市集辦理成果展示,了解灣裡特有文化特色,傳承家鄉文化,永續經營,也增強居民對於社區的凝聚力與認同感,讓灣裡成為團結友愛、充滿活力的社區。 |
二萬五千元 |
6 |
社團法人台南市灣裡黃金商圈發展協會 |
灣裡特色文化傳承 - 灣ㄟ LOCAL Style |
計畫結合南台南家扶中心鯤喜灣基地辦理暑期營隊規劃,帶領參與孩子至社區文化場所,藉由與社區人士、耆老彼此對話,認識在地特色文化,加深孩子們對灣裡的印象,讓灣裡在地孩子了解成長社區中的傳統文化。營隊規劃兩大主軸,分別為融合黑白底片回憶、青草茶文化的「茶香釋憶」及傳統萬年殿王船、同安宮五媽婆祖陣面具文化的「同舟共記」,設計一系列課程與體驗活動,帶領灣裡社區孩童深入探索地方特色文化,接觸並認識在地社區,更將過程中文化資料記錄保存,完整留下珍貴回憶及傳統文化資料,傳遞在地社區文化價值。藉由活動參與促進孩子學習人際互動關係,團隊合作,彼此交流互動,青年夥伴陪同、引導,促成學習與正向行為產生。 |
五萬元 |
7 |
金世涓 |
從國際視野看家鄉文化 |
計畫以繪本為課程核心,將主題結合國際與金門議題,促進孩子獨立思考能力,由國際視野看見金門特色與文化,提升地方文化認同。主要分為四階段,為聆聽、閱讀、體驗及思考,孩子藉由聆聽繪本,觀察與講師互動,彼此學習,閱讀繪本培養孩子帶領閱讀能力,訓練表達及溝通技巧,更於體驗活動中,延續繪本主題,結合主題相關活動,連結孩子日常生活經驗,最後,透過繪畫、手做或討論等形式,讓孩子分享想法,思考行動,串聯主題及金門在地活動,成功執行行動,展示成果。 |
五萬元 |
8 |
台灣星點青年創意服務發展協會 |
柚香柚甜—社區共學與食農行動計畫 |
計畫團隊發現花蓮縣玉里鎮東豐社區文旦行銷困境,且背後所反映出的農業剩食問題需要正視,因此攜手東豐社區文旦農,透過食農教育,實踐服務。計畫以「農產剩食」為主軸議題,東豐社區的文旦產業為核心,透過食農教育與剩食再利用,讓學童實地參與文旦的栽培與加工,理解農業經營的挑戰,並學習如何將剩食轉化為有價值的產品。更藉由社區長者的生活智慧與農業經驗,跨世代交流,讓農村文化得以傳承。在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之餘,串聯社區,促進地方共學與合作,為東豐社區帶來新的創新發展。 |
五萬元 |
9 |
社團法人臺南市日光內海青少年兒童發展協會 |
紅色魔力 |
台南市佳里社區產業多以農業、傳統產業和一般生活經濟的商家生活型態為主,雖面臨人口老化問題,但近年返鄉青年發展了各自的特色餐飲,活絡佳里經濟,也期待能夠吸引觀光客駐足此地。日光內海陪伴特殊境遇家庭兒少,提供陪伴及支持服務,計畫運用在地社區產業資源,及協會開發之特色創意料理,累積孩子正向經驗,學習職業技能,同時認識在地產業,讓青少年及青年探索適合自己的職業領域,創造就業機會,更經由計畫,宣傳社區能量,共創社區互動與經濟效益。 |
五萬元 |
10 |
陳柔安 |
我的葉子小書 |
由自身成長歷程與學習經歷出發的提案者柔安,將金門在地自然環境教育,融合藝術創作媒介,激發孩子創意思考,引導他們能探索自我,學習與內心對話。計畫將實地帶領孩子進入金門自然環境,由戶外走讀教學方式引發孩子好奇心,鼓勵探索自然,並蒐集自然環境素材,進行藝術手作,激發美學創意思維,更從中引導孩子探索自我,認識自己,增進正向肯定態度,看見自我獨特性,促進正向發展與行為。 |
五萬元 |
11 |
羅山社區發展協會 |
扶老攜幼~代間相傳保種趣 |
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有機村的生態,由於耆老們日漸凋零,代間失傳,使得過去土地擁有的許多保健草本植物逐漸被遺忘,計畫期待藉由長者的經驗及農糧署的種苗和栽種技術協助,結合羅山村社區居民共同參與,促進在地連結,環境永續及創生機會。藉由代間實作、生態導覽及大地遊戲使兒少認識保種植物,促成生態教育,連結社區長者,搭建世代交流橋樑,更訪談耆老、長者記錄蒐集植物種類,傳承在地文化,結合民眾及兒少共同支持地方行動,促進生態與產業連結,共創創生機會。 |
五萬元 |
12 |
林宣佑 |
鯤鯓社區‧龍崗國小,親子共烹飪,打造幸福味 |
臺南市南區龍崗國小在鯤鯓里當地扮演著重要的教育角色,然而,由於地理位置偏遠,學校辦理活動參與度較低,與家庭間緊密度不足。因此,為了增強孩子於學習中的體驗實踐,及家庭情感連結,計畫設計以親子共學模式進行,期望藉由烹飪、食農教育相關課程,促進親子關係,聯繫情感,培養孩子與家長能力,更提高學校教育資源,促進家長與學校間合作互動機會,進而帶動社區凝聚力,共同發展。 |
五萬元 |
13 |
高雄市杉林區杉林社區發展協會 |
「杉」生有幸 因為有「林」 |
杉林社區位於高雄市杉林里,主要為農村型生活型態,資源較為缺乏且地理位置偏遠,長者人口比例高,社區呈現老化現象。透過辦理長者圓夢計畫,融合老少共學概念,孩子與長者共同使用在地材料製作花束、花環,青年與長者一同學習彩妝教學,共同完成圓夢計畫,拉近兒少與長者距離,促成世代交流互動,及兒少與社區正向對話。更串聯社區居民連結,增強家庭親子關係,辦理成果展示,投入社區共生及永續服務,進而提高居民對於社區的共同意識及凝聚力。 |
二萬五千元 |
14 |
善水咖啡 |
善水咖啡—點亮社區之美暨環境水陸和平共處計畫 |
善水咖啡為雲林四湖鄉的在地咖啡廳,以在地經營投入地方行動,實際走訪社區街道,發現改善環境用水衛生,減緩水道汙染,恢復水道清澈是具重要性的社區行動,因而決心投入行動中。計畫藉由辦理夏令營,協助孩子及社區民眾提升環境保育意識,改善海域環境,淨化社區水質。計畫設計淨灘活動,海洋廢棄物創作及製作天然酵素,孩子們及民眾能夠於淨灘活動中學習整理海域環境,並從中蒐集海洋廢棄物製作藝術裝置,更運用多餘菜葉、果皮製成天然酵素及環保液,由日常生活實踐環境保育行動,創造永續衛生環境及美麗海洋。 |
五萬元 |
15 |
社團法人臺灣原住民洄瀾協會 |
「我是誰?我在哪?我在做什麼?」開創生態永續的瑟冷部落 |
玉里鎮大禹里的瑟冷部落,是一個以阿美族為主的原民部落,但族群的組成仍包含閩南、客家與新住民。近年,產業型態無法滿足在地青年就業需求,紛紛外移,使人口組成呈現超高齡化現象,在孩子們被電子產品禁錮及大人們忙於產業發展的情況下,世代之間缺少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機會,進而衝擊傳統文化的承繼工作。計畫延續協會過去努力,以環境觀察、自然採集與工藝製作為媒介,帶領孩子們暫且放下電子產品,張開雙眼探索自然,用工藝手作轉化自然採集成果,創造美感經驗。並從中思考與面對「我是誰」?有什麼選擇?深思部落改變可能性,深化對於土地的認識及歸屬感、對未來的想像,逐步建立自我文化身分認同。 |
五萬元 |
16 |
海豐島恰恰恰 |
話畫台西——社區手繪地圖課 |
台西在地青年團隊海豐島恰恰恰,成員皆來自台西,在不斷與家鄉對話過程中,「思考身為在地青年,我們能為地方做什麼?」,因而萌芽一次次在地行動的種子。藉由實踐多場社區活動,團隊嘗試爬梳屬於台西的樣貌,對於在地人的、外地人的台西是什麼模樣?因此想捕捉,也期待透過孩子們的視角,看見社區中的秘密景象。計畫將打造有別於官方的社區手繪地圖,透過孩子們閃亮的眼睛挖掘社區中看似平凡無奇的驚奇事物,實際進入台西、崙豐及溪頂三社區,進行田野調查與實作,觀察記錄環境、拍攝照片、繪製地圖雛形,更與品牌藝術家LanceLeee、社區繪畫達人「丁許涼」阿媽合作,融合孩子們蒐集與整理的素材,繪製手繪地圖,辦理影像成果展,串聯孩子與社區長輩,共同創作「我眼裡的台西樣貌」。 |
五萬元 |
17 |
程智政 |
2025年 第三屆「Kmbiyax ta kana (我們一起加油!)」部落親子馬拉松 |
來自花蓮縣秀林鄉達基力部落的智政,因自身的成長與學習經驗,看見偏鄉地區兒少教育、學習困境,缺乏支持陪伴,甚至家庭親子關係亟需改善,因此開啟投身部落服務之路。計畫持續辦理第三年,延續初心,深信改變並非一蹴可幾,而是需要透過持續的努力,逐步改善親子關係,讓部落內每一個家庭都能感受到彼此的愛與連結。設計親子馬拉松系列活動,家長與孩子一同參與,深化家庭親子關係,帶領家庭暫時放下電子產品,促進溝通與理解,當親子之間有了這樣的正向經驗,也能夠向外擴展,促成青年世代與長輩交流,更激發部落民眾參與社區事務,凝聚部落。 |
五萬元 |
18 |
高雄市興中國小 |
2025原夢‧圓夢計畫—參與第七屆日本東京國際合唱大賽暨揚聲遠流國際教育計畫 |
興中國小位於高雄市原鄉部落─ 高中里,孩子大多為原住民籍,屬原住民族特偏學校。計畫將參與第七屆東京國際合唱大賽,希望藉由學校「布鼓拉芙兒童藝術團 」展現臺灣多元族群之美好,及孩子多元的智能發展。「布鼓拉芙」是希望用「童趣」的方式重新演繹屬於臺灣原住民族傳統樂舞與文化,特別是高中部落的兩大族群 「布農族」及「拉阿魯哇族」。期待孩子們透過這次圓夢旅程,強化專業合唱能力,學習團隊合作技巧,開拓國際視野,並提升語言能力,促進文化交流、溝通,更讓孩子們了解自我文化,推廣臺灣民族音樂,讓更多人見證,更讓世界聽見我們的聲音! |
五萬元 |